筑梦云端——外国语系传播学专业线上课堂 优秀教师示范活动
2891 0

骑猪去兜风

2022/8/1 12:45:47   

自线上授课以来,传播学专业课程授课教师积极适应新型授课模式,并探索更多方式,如打开摄像头,在微信群布置任务并和学生进行讨论,课上积极点名等,来调动学生的上课兴趣,加强师生互动。虽然传播学的专业课程目前均为外聘教师授课,但每位教师都认真积极组织开展网络教学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

一、司玲玲: “案例接龙、教学相长”

传播伦理与法规属于专业基础理论课,且存在一定的学科以及知识跨度,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。在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上,司老师尽可能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增强课堂互动,帮助学生在自主案例搜集、整理、思考、分析中真正理解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。这本身也是传播学专业基本素养的锻炼与提升。线上教学主要借助的工具是腾讯会议和微信群。腾讯会议直播是主要授课平台,直播过程尽可能实现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;微信群用来明确课下思考问题,以及学生反馈(可留存反馈信息,便于后期整理与比较)。每次课都会布置课下思考问题,安排课堂提问或者案例讨论,学生可以通过语音或者视频的方式表达观点,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。特别说明的是,为了保证课堂互动的覆盖面和有效性,在对课程相关基础概念讲解完毕后,要求学生按照教材目录所涉及的章节及主题,每个人搜集一个与某主题相关的案例,在微信群内接龙回复,且以时间前后为序,避免重复。一方面,学生相当于完成了课程分组,在后续的章节或专题教学中,就可以有针对性且有所准备地参与课堂讨论;另一方面,考虑到专业以及课程的特点,师生共同搜集并更新案例,也能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与丰富性,在教学相长中深化课堂效果。

二、张洪伟:“聚焦‘四力’、素材丰富”

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,由于疫情只能采取线上授课,综合考虑各种因素,决定用腾讯会议,这样学生能看到老师和课件,可以调动视觉、听觉感官共同工作,虽然不能像线下课那样交流方便,但得当的课程设置也保证了授课效果。这门课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尝试:第一,增加案例教学的比例,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,有利于保证授课效果。二是增加课堂提问,这样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。三是辅以微信群交流,对于学生的疑问在课下可以通过微信沟通。


三、陈思霈:“紧贴时事、深度思考”

新媒体与社会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比较新,需要教学内容紧跟新媒体技术发展特点,运用社会学理论,分析、观察新媒体社会中出现的新的传播手段以及带来的社会现象。具体到课程特色,网课开视频直播上课,能够使课堂呈现更直观,学生参与感更强。

学生感悟:

线上课程中,老师的讲解十分的细致,并且我们有什么疑惑也可以直接的询问,老师也会立马给予我们回复。我还发现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就是,我们的学习可以在看课程的同时进行网上收集资料,更进一步的加深学习的记忆和对知识的理解。较之线下课,我更加为之喜悦的一点是,我们的线上课有着回放,使我们可以随时回顾。

——传播学柳鹏乐

《传播伦理与法规》课中,老师提出结合专业书中目录和具体的新闻事例,说出自己的的见解。在探讨中,我认为“江歌案”中涉及了媒介审判,违反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中的整体真实。在发表完我的见解后,有些同学指出了在整个“江歌案”审理过程中,媒体是起到了监督作用,促使了整个案件朝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,并未体现媒介审判。在各抒己见后,老师阐释了媒介审判与媒介监督的区别,让我们都收获良多。在整个授课过程,虽不能见面,但老师耐心仔细地为我们解释一个又一个名词概念。整个上课过程中,老师用一个个生动而又典型的新闻事例为我们解释专业名词,让人印象深刻、深入浅出。

《新闻采访与写作》课更加侧重于媒体工作人员的四力中“眼力”与“笔力”对我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写作功底都有了一定的要求。张老师在整个线上上课中,会随机抽同学回答问题,增强了线上的紧张感,也防止一些同学插科打诨,不专注上课。教学过程张弛有度,内容务实。而且张老师有在报社当记者撰写新闻的丰富经验,很好地讲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做了很好的衔接。

——传播学曾小颖

《新媒体与社会》是由上学期的社会学老师陈思霈老师继续教我们。陈老师经常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找例子,从我们的角度,更贴近我们的思想。例如,最近一次课中老师用一张百度搜索的甜宠剧照片来举例,这是大家十分熟悉甚至感兴趣的,那么用它来引出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,像女权的上升,就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。社会学本身就是理论课程,而且其理论是十分枯燥甚至无聊的,而陈老师则会最大程度的调动我们的兴趣。在上课前,会热情的与我们打招呼,每次课都是从开心中开始的,总有一种十分美好的上课体验。

论坛帮助 会员认证 投诉建议 联系我们
浙ICP备19038669号-1 联合校园 @2021 unuid.com